小米汽車出世,定價和資質依舊成謎

1.jpeg

萬千米粉最為關注的:價格會定在多少呢?

  小米汽車,終于來了。

  11月15日,第37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中,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SU7現身。

  雖然有關車輛的設計、電池、智駕等信息或真或假的傳了很久,但在如今申報信息正式公布之后,小米汽車也算是揭開了它的第一層面紗。

  小米首款汽車以大氣的車身、優美的弧線、出色的性能參數,回報了期待小米汽車已久的消費者和媒體。

  當然,疑惑也還有。盡管公告顯示,小米汽車將由北汽越野來生產,但是工廠地址又和小米此前自建工廠一致。在當前禁止代工、禁止資質轉讓的政策風聲中,小米的資質問題,到底是怎么解決的?

  還有,萬千米粉最為關注的:價格會定在多少呢?

  01

  從配置看定價

  先來看產品的具體信息。

  SU7的尺寸數據是標標準準的五三二:長4997mm、軸距3000mm、寬1963mm,高度則為1455mm,與比亞迪漢EV大小相近,與智界S7相比略長,與蔚來ET5、小鵬新款P7i相比則是要大上一圈。

  SU7(入門版)申報信息

  此外,從申報圖中也可以看到入門款車型還可選配黃色卡鉗,而Pro/Max版本則擁有更豐富的個性化選裝配置,比如尾部字標、車頭Logo、輪轂樣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款純電轎跑,Pro/Max版本的SU7還標配了主動尾翼。

  SU7 Pro/Max(雙電機版)選配信息

  接下來是比較重要的信息:新車將分為兩個大版本,最大的區別便是電池類型以及電機數量。

  其中SU7搭載磷酸鐵鋰電池和一臺功率220kW的驅動電機,磷酸鐵鋰電池電芯由弗迪電池供貨,電池總成由小米汽車自己生產。

  而SU7 Pro/Max版則搭載寧德時代提供的三元鋰電池整包,并標配雙電機,前后電機峰值總功率為495kW,這也讓Pro/Max版比入門版的質量多了225kg。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入門版、還是Pro/Max版都可以選裝激光雷達,也就是說小米汽車的智駕系統也將分為兩個版本,分別適配有/無激光雷達的版本。

  SU7入門版也可選裝激光雷達

  有很大可能,無激光雷達版本車型將在依靠高精地圖的基礎上提供輔助泊車、高速NOA等功能。而消費者若想體驗無圖城區NOA、跨層泊車等高階功能則需要選裝激光雷達。

  不過也可以看出,雷軍還是想讓消費者都能感受到智能駕駛功能的,否則也不會給入門車型增加選裝激光雷達的選項。

  考慮到如今激光雷達市場價格戰異常慘烈,一顆128線激光雷達的價格早已來到5000元左右,甚至更低的區間。

  疊加智駕軟件費用,并參考諸如AITO問界、理想等主機廠給智駕功能開出的買斷價,SU7有/無激光雷達的版本差價大概率也將在兩三萬元左右。

  所以在價格上,SU7大概率將推出四個價格,分別是入門款、激光雷達入門款、Pro版(無激光雷達)和Max版。

  一般意義上而言,在其他配置不做太大改變的情況下,一款車型的單/雙電機版本的差價在2萬-3萬元左右,這也意味著SU7激光雷達版本和SU7 Pro的最終價格將十分接近,而SU7入門款和頂配Max版本的差價將來到6萬-7萬元左右。

  SU7尾部圖

  目前從各路消息來看,有人說小米汽車定價將在30萬元以內,有人說定位會更高,來到30萬元以上。

  大家眾說紛紜,在官宣價格帶之前誰說的也不能保證準確。所以不如從競品來看其定價區間。

  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對標特斯拉Model 3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從此尺寸上來看,也與智界S7、比亞迪漢EV構成直接競爭關系。而這些車型的起步價均在25萬元左右,甚至更低。

  所以保守估計,小米SU7的起步價也將來到25萬元左右,這樣其頂配版本也不過是30萬元出頭,產品已經具備相當程度的性價比。

  但要知道,等到2024年上半年產品上市,小米即將面對的早已不是一片藍海,而是卷續航、卷智駕、卷價格的紅海市,第一款產品絕對不容有失。

  再考慮到小米一以貫之的極致性比價的產品思路,誰也無法保證雷軍是否會豪賭一把,把SU7的整個價格區間放到20萬元-30萬元之內,依靠小米生態、極低的價格以及自研的智艙、智駕系統來搶占市場份額。

  02

  小米汽車資質之謎

  有關小米汽車的資質問題,與其價格帶一樣也是眾說紛紜。

  但在此次申報公示后,可以確定的是,與牛創、集度不同,小米汽車已經徹底解決了其生產資質的問題。

  那么,小米是如何邁過這道門檻的?

  申報信息顯示,雖然SU7的產品商標為小米牌,但歸屬的企業名稱卻是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據界面新聞報道,此前在小米閉門會當天就曾有多輛北汽集團大巴進入現場。

  由此看來,小米汽車的資質問題得以解決,很大概率是得到了北汽的幫助。

  但具體是以哪種形式獲得的幫助,仍不得而知。有一種說法是小米汽車收購了早已破產的寶沃汽車的資質,但從更多信息來看,或許小米汽車得以順利投產與寶沃的資質并無關系。

  首先,如果是順利收購寶沃資質,那么企業名稱就不該是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所以理論上,SU7這款產品是北汽越野在給小米做代工。

  但申報信息中的生產地址卻是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也就是小米汽車一期工廠的所在地。也就是說,實際上是小米汽車在借用北汽越野的資質,自己生產產品。

  并且從小米汽車有意推出增程產品這一消息切入,也能更進一步證明小米汽車的資質來源于北汽越野。

  第37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有關北汽越野生產增程式電動車申請的批復

  小米招聘官網曾于近期放出一批有關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崗位,說明其在未來也將采取純電+增程的路線來售賣車輛。而就在第37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北汽越野增加增程式電動乘用車產品品種的申請得以通過審批。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小米汽車的生產資質確實來自于北汽越野。但“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這個工廠地點,卻并不歸屬于北汽越野旗下。

  所以后續,有很大概率北汽越野還將有其申報新工廠信息被公示出來,以便北汽越野將環景路21號院“收之麾下”。

  在最近三年的公示文件中,北汽越野除了一次法人變更以外,既沒有涉及到新增生產基地的信息變更,也沒有涉及到產線擴建的信息變更。

  有意思的是,北汽藍谷旗下一個生產基地——北京高端智能生態工廠原址就在環景路21號院附近。

  不過,北汽藍谷卻在近期的一次公告中表示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擬對北京高端智能生態工廠建設項目進行遷址變更,購買關聯方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多功能廠(位于密云)。

  小米一期工廠及北汽藍谷工廠位置示意圖

  小米這一資質的獲得是謎之操作。因為,近期汽車生產資質管理異常嚴格,既不允許代工,也不允許資質買賣。

  小米的資質能夠過關,借鑒了華為——以汽車企業新設立品牌方式來生產新車。只不過,小米似有神通,還能以自建工廠、新增產能來生產,比華為更進一步。

  毫無疑問,小米汽車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路,其背后過程很復雜,但小米終究是可以得償所愿,順利生產制造并售賣車輛,這才是最重要的。(邱鍇俊及田輝對此文亦有貢獻。)


產品圖.jpg

贊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07:17
下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07:17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顿视频_国产欧美整片∧v_亚洲第一天堂久久_亚洲AV综合一区二区